阐释的有效性与文学图谱的重构——从胡适《白话文学史》说起
作者:
田恩铭
关键词:
文学史
阐释
有效性
文学图谱
摘要:
从白话与文言的两个谱系的并立到文学史书写的多元格局生成,逐渐打破了以正史《文苑传》叙述体例为中心的书写模式。学术精英们的解读对象往往是文学经典,而文学经典存在着一个被接受和认可的过程。传统的文学史观显然是服从于史学观的,他们不会也不能把文学建构成为一个独立的谱系,文学史观是在史学观念的统治下被有限地呈现出来。于是,要想打破数千年形成的话语书写惯例就需要新思想的介入,随之瓦解了以人物谱系为中心的传统书写格局。文学史的创造性书写需要,一旦学术前沿的成果积累足以改变现有的叙述格局,一场“重写文学史”的运动就会展开了。新材料的发现,新方法的运用,新观念的萌生都要以各自的姿态汇入文学史的本文之中。
上一篇: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策划性
下一篇:作为“革命文学”话语之外的边缘接合——八十年代文学史写作中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