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09 > 04 >

先唐七夕诗歌的形成与演变

作者: 郭建勋 [1] ; 张伟 [2]

关键词: 先唐 七夕诗歌 形成 演变

摘要:

《诗经·小雅·大东》中的星神牵牛、织女,为后世七夕诗歌的形成提供了胚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可视为七夕诗歌的开创性作品,它确立了此类诗作"织女视角"的抒写模式。魏晋时期的七夕诗歌日益社会化和世俗化,到南朝则进一步将其改造成表达世俗男女艳情的轻靡喜剧。民俗将"牛女"相会定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既是因为"七"具有"成数"的整体性、美好而吉祥的内蕴,也与秋季两性情爱的活跃程度有着内在联系。先唐七夕诗歌没有当时流行的民间七夕故事那样浓重的伦理性和说教色彩,取材时所看重的是"牛女"传说中的审美性和情感因素,主要从"织女"的女性本位立场着笔,这成为所有同类诗歌的基本书写模式。

上一篇:生态批评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晚明、晚清商业运作与小说刊印形态之变迁——以晚明建阳书坊和晚清上海书局为中心

版权所有 © 2011 《中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湘ICP备07007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