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5 > 04 >

礼仪与中国文学的“元象”——兼评王秀臣《礼仪与兴象:〈礼记〉元文学理论形态研究》

作者: 杨隽

关键词: 礼仪 “兴象” “演诗” “文言” “意象”

摘要:

周代礼仪孕育了中国文学的“元象”,因此对中国元文学及其理论命题的探讨必然回到中国文学的“元象”及“元象”生成的礼仪空间。周代礼仪与中国元文学及其理论形态之间的文化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演诗”是《诗》的礼仪形态,是周代礼仪精神的诗性言说,周代礼仪赋予《诗》多样化的语言风格和审美特征,印证了“文言”理论命题的实践意义。第二,“立德”是周代礼仪的宗旨,是“文质彬彬”的人格标准向文学审美标准转向的桥梁。第三,“兴象”是“意象”的仪式形态,生动呈现了周代礼仪文化“立象尽意”的思想言说路径,是文学“意象”结构成熟的实践基础。回到周代礼仪文明,动态还原元初的文学世界,更为接近中国文学的“元象”及其理论元点。

上一篇:文本与接受:论《春秋左传集解》的诗学意义
下一篇:“义利之辩”对后世作家价值观及人格塑造的影响

版权所有 © 2011 《中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湘ICP备07007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