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08 > 01 >

“现实的”与“哲学的”关于《野草》的争辩

作者: 吴康

关键词: 《野草》 现实的 哲学的 绝望 人生诚理

摘要:

新时期以来关于鲁迅《野草》的理解明显可分为“现实的”与“哲学的”两条思路。孙玉石执著于前者,意在还原《野草》创作的原初环境,但他对“现实”的理解依然囿于某种政治观念的框架;李欧梵、汪晖力图突破这一层面,从人生哲学的高度来解读《野草》,但却陷入了西方非理性主义的陷阱;王乾坤是以生存论来解读《野草》的开启者,却未能将之贯彻到底,仍在“形下”与“形上”之间徘徊。鉴此,我们意在从鲁迅自己对“哲学”(人生诚理)的体认出发,从其自身的生存情态将自身打开,从而达及到他的作为“诗即思”的《野草》的生存哲学的理解。

上一篇:当代中国“后殖民批评”论析
下一篇:作为“主流”的文学话语与政治话语

版权所有 © 2011 《中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湘ICP备07007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