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20 > 02 >

国民文学论争:分裂的“后五四”与文艺改塑的先兆

作者:高强

关键词: 国民文学; 新文学; “后五四”; 思想分裂; 文艺改塑;

摘要:

1920年代中期,曾发生过一场小范围的"国民文学"论争,论争的焦点问题集中在传统与欧化、本土与外来的关系上。郑伯奇、穆木天等不满于新文学过于强烈的欧化色彩,因而倡导国民文学,主张对本土和传统艺术资源进行汲取。钱玄同、林语堂则批评国民文学论是浅薄自大的爱国主义行为,拥护"爽爽快快讲欧化之一法"。周作人左右出击,对国民文学观念持有保留的认可态度。鲁迅虽未直接参与"国民文学"论争,但有关"国民"的话题却是他持续思考的重心,主张大胆吸取外国思想资源,时刻警惕传统与本土言论的思想危害,则是鲁迅始终抱持的思想态度。这些互有差异的观点,折射出了"后五四"时期知识界分化裂变的图景,并在一定程度上预兆出了后续的文艺改塑途径。 

上一篇:最早入选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新文学作品及其经典化问题
下一篇:1930年代初:新文学的危机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产生

版权所有 © 2011 《中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湘ICP备07007103号